close







黴漿菌性肺炎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
唐偉峰、陳伯彥





※臨床表現:
    黴漿菌感染可能導致任何程度的呼吸道症狀,但肺炎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且特色是明顯的咳嗽及發燒。黴漿菌的感染通常是不會流鼻涕的,這個特徵可幫助在臨床上區分黴漿菌感染或是其他的感染所導致的肺炎。黴漿菌感染較不重要的呼吸道症狀,如中耳炎、咽炎、哮吼及支氣管炎。大多數的學齡前兒童感染黴漿菌是沒有症狀的。黴漿菌感染很少造成非呼吸道症狀,報告指出關節炎、心臟炎及一些神經症狀曾經在黴漿菌感染的病人發現過。

※病原菌:
    黴漿菌可以在洋菜膠或肉汁培養皿上自由生長。有10種以上不同的黴漿菌可以感染人類;然而只有3種較容易造成臨床上的不適。M.pneumoniae 會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症狀;而 M. homonis 及 Ureaplasma urealyticum 和生殖泌尿道的感染有關。

※流行病學:
#感染源:M.pneumoniae 需要人對人的傳染。
#高危險群:沒有特定的族群是黴漿菌感染的高危險群,但是患有鐮形 紅血球病的小孩,感染黴漿菌會造成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
#傳播方式:傳播的方式尚未確定,但認為和大顆粒的漂浮物有關;小顆 粒的漂浮物很少和感染的傳播有關。
#潛伏期:黴漿菌感染的潛伏期約2~3週。

※診斷:
    黴漿菌的培養對有經驗的人員來說是相當容易的,然而由於黴漿菌的生長十分的緩慢;所以培養病原菌,在臨床的使用上通常幫助不大。偵測抗體的方法有助於診斷,但並沒有廣泛的運用。血清學測試是黴漿菌感染最重要的診斷,補體固定試驗是最常用的。根據這個技術,當補體滴定濃度升高4倍上或是典型的症狀下,補體滴定濃度大於1:128(HSIAOCCC: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有些臨床醫師常會忽略, 加以對病史並無詳細了解便驟下診斷, 於是病患量大增,造成民眾誤以為黴漿菌感染是爆發性及高傳染性的疾病,並引起家屬的恐慌),通常認為是急性感染。

※治療:
    給予口服紅黴素,劑量為50mg/公斤/天,每6小時一次,持續10~14天。這是孩童感染黴漿菌最常用的治療。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療。新一類紅黴素藥物,如 azithromycin、roxithromycin 及 clarithromycin 對黴漿菌也有相似的效果,服用較為方便而且副作用也較少。

※感染期:
感染期的長短仍未知,但已感染的個體在咳嗽期間具有傳染力。

※感染控制:
#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
#一般不需要隔離病童。
#對其他孩童的建議:不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
#對其他人員的建議:不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
#給父母的忠告:黴漿菌感染的傳播是很緩慢的,不會在托兒所內有 突然的爆發流行,特別的預防措施是不需要的。(HSIAOCCC:一般人對黴漿菌的抵抗力不至於太弱)


 



聖比安關心您的健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iaoccc 的頭像
    hsiaoccc

    聖比安

    hsiaoc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